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技术

可再生能源工业现状与趋势

文章来源:国际能源网 | 发布日期:2010-04-02 | 作者:钱伯章 | 点击次数:

2009年9月初发布的REN21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年度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工业在2008年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快速发展期,大大增加了制造能力和使实施地点走向多元化。2008年8月,至少拥有160家上市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每一家的市场投资均超过1亿美元(7100万欧元)。在2008年后期市场受冲击之前,这些公司总的市场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1700亿欧元)。到2009年初,许多可再生能源公司继续处于良好经营状态。

    2008年太阳能PV工业继续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2004~2008年间全球PV年生产量增长了六倍,达到了6.9GW。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PV电池生产领先国(1.8GW,不包括中国台湾),德国上升至PV电池生产的第二位(1.3GW),其次是日本(1.2GW)、中国台湾(0.9GW)和美国(0.4GW)。虽然美国排名第五,但引领世界薄膜PV生产(270MW),其次是马来西亚(240MW)和德国(220MW)。就全球而言,随着薄膜PV技术占需求的较大份额,使2008年薄膜PV生产增长了120%,达到950MW。

    截至2008年底,全球太阳能PV工业的电池制造能力已超过8GW,包括1GW的薄膜PV生产能力。2008年起,太阳能PV工业新增的大多生产能力,其中有许多为薄膜PV技术。另外,从2008年起,印度生长为太阳能PV的重要生产国,其得到国家支持,在经济特区制造太阳能PV电池。

    在风力发电工业,2008年中国发展最快,已拥有几家新公司生产风力涡轮和许多新的组件。中国风能工业已开始出口风力涡轮,国内生产的大多数组件已提供自用。到2008年底,中国至少有15家公司商业化生产风力涡轮,有几十家公司(超过70家)可生产组件。可以说,中国风能工业未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预计制造能力到2010年将达20GW/年。

    2008年起,已有几个其他国家投产了新的风力涡轮制造工厂,尤其在美国,国内制造组件所占的份额已从2005年30%上升至2007年50%,许多新的风力涡轮和组件制造厂纷纷投产。至少有二个新的发展中国家埃及和土耳其的一些公司也第一次开始制造MW级风力涡轮。[NextPage]

    2008年起,可再生能源工业其他的开发进展有:

    聚热太阳能发电(CSP):CSP工业又有一些新的参与者和新的制造设施进入,尤其在德国、西班牙和美国。

    乙醇:在美国,有31座新的乙醇炼制厂投运,使总生产能力达到400亿升/年,另有80亿升/年能力正在建设中。在巴西,生物燃料生产迅速扩展,已在超过400座乙醇工厂和60座生物柴油工厂投运。在欧洲,有超过200套生物柴油生产厂投运,另有超过30亿升/年乙醇生产能力在建设中。

    纤维素乙醇:在美国,已有总计达1200万升/年的纤维素乙醇装置投运,另有8000万升/年的能力在建设中。在加拿大,已有600万升/年的纤维素乙醇能力投运。在欧洲,拥有投运纤维素乙醇装置的国家有德国、西班牙和瑞典,有1000万升/年的能力在建设中。

    BCC公司于2010年1月14日发布的一项技术市场研究报告称,201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新型材料及器件市值预计将达169亿美元,2009年市值为116亿美元,综合年增长率(CAGR)为7.8%。其中,最大市场为太阳能应用(包括光伏和热利用),预计其市值到2014年将增加至131亿美元,2009年市值为83亿美元,综合年增长率为9.5%。第二大市场为风能利用,估算2009年市值33为亿美元,到2014年可增加至3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7%。另外,地热能源利用领域也将快速增长,预计市值将从2009年的580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400万美元,综合增长率大约在19.3%。未来5年需求增长最快速的行业为小水电和海洋能源利用,年综合增长率可达193.6%,预计由2009年的110万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2.41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有关专家预测认为,如果各国一起加大投资电网和电力贮存,则到2050年欧洲电力供应可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

    能源专家Christian Hey在德国咨询委员会表示,开发可再生电力的潜力可达140,000TWh(terawatt hours),超过最大可能的需求量20倍。

    欧盟已设定2020年20%的可可再生能源目标。

    2009年投向能源行业的全球投资超过60%以上都在再生能源领域,从2000至2009年底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置能力增加了80,000MW,此期间内,石油、天然气和核电能力增加31,000 MW。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