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动态

中国努力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文章来源:能源网 | 发布日期:2017-01-24 | 作者: | 点击次数:

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规模表明,两个政策目标在推动能源战略:打造现代化经济,及降低对进口依赖。

中国未来4年将投资3600亿美元打造可再生能源,这会产生何种影响?此举背后有很多原因,从日益担忧气候变化的冲击,到降低受雾霾困扰的城市的污染水平的必要性。然而,这一投资规模似乎表明,两个密切相关的目标正在推动能源战略:努力创建能为中国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的现代化经济,以及决心限制对进口供应的依赖。

更早以前,有专家在展望2017年前景时曾提出,中国或许会设定到2025年实现源独立的目标。这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政策是不必要的,因为中国能够承受无论什么必要的价格。也有些人不相信中国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第一个说法肯定是对的。中国买得起,但问题在于,鉴于能源在经济中的核心重要性,中国是否希望本国日益依赖外国供应。

几个数据揭示出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从1980年的每天不到200万桶增加到去年的每天逾1200万桶。1992年,中国在石油方面仍是自给自足的。从那时起,石油进口量已在10年前上升到每天400万桶,到2015年已超过每天800万桶。目前尚无2016年的确定数字,但进口显然已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因为国内产量下降。

石油进口呈现不可阻挡的增长,是在中国能源效率得到显著改善的背景下发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和能源需求之间的密切关联显然已被打破。下一个挑战是打破生活水平提高与进口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关联。

当前趋势似乎表明,中国日益依赖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石油供应,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石油进口不得不走经由霍尔木兹海峡(Hormuz)和马六甲海峡(Malacca)贸易路线。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明智地希望避免的。问题是我们现在能否做到这一点。石油和煤炭助推了过去40年的壮观经济增长。机动性和拥有汽车已成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基本社会契约的一部分。限制机动性是有风险的,但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的新车年销量在过去10年增加了两倍——石油进口需求将成为不安全的一个缘由。

中国已开始采取行动限制煤炭进口。持续至2014年的进口快速增长已停止,进口被有节制地用作一种临时供应来源,配合国内煤炭行业的重组。数以百计的小型低效煤矿被关闭,但煤炭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长,直奔国家 1100千兆瓦煤电装机容量的目标上限。2015年中国煤电装机容量为990千兆瓦。以为中国煤炭业就此一路下滑的任何人应该注意,目前仍有新的煤矿开工,且每周都有一家新的燃煤电厂并网运行。煤炭越来越多地由现代化的地方煤矿供应;煤炭总产量不太可能下降,同时到2020年煤炭进口量有可能降至最低。

煤炭将继续满足最大份额的中国电力需求,但显而易见的是,日益增长的电力总需求中,越来越大的一部分将借助新增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来满足。这两者的发展已经十分强劲。中国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34座,另有20座在建设中。在以风力发电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其发电量在过去五年增长了两倍。新投资将保持这一增速。根据国家的最新规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210千兆瓦,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千兆瓦。

有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最新宣布,有助于提升自给自足程度,同时也有助于达成中国第二个关键政策目标——重组中国的就业基础。在完成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向基于重工业、基本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经济的转型后,如今中国必须发展更复杂的经济,提高服务、消费的比例,并创造更高的附加值。中国每年必须为750万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而且不仅要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工业国家竞争,还要与印度等低成本的新兴经济体角逐。中国希望成为世界上伟大的工业强国之一,并已意识到,单靠低工资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政府计划中披露的答案在于,通过电气化重建经济基础,而电力由国内煤炭、页岩气、国内建造的核电站,以及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

电气化得到了能源领域最重要的进步之一——特高压电网——的强化。中国目前是电网技术领域无可争议的世界领导者。这一超级电网使中国能从许多能源来源获得电力,并把电力输送到需要之处。从历史标准看,传输损失非常低。

唯有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供应侧电气化才有意义。这就是发展电动车的意义。中国电动车从低基数开始增长,但去年的销量领先于美国和欧洲。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国内汽车市场电气化率达到40%。这意味着仍将需要大量的石油进口,尽管进口量可能低于当前水平,从而增加了全球石油需求比预期更快见顶的可能性。

要实现整个能源部门的净自给自足,将要求中国另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取得成功:开发一个把中国生产的电力输送至邻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出口电网。目前这还不是一个现实,但中国正在制定规划。

由于中国每日能源消费量如今占到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这种转变将重塑全球能源市场。任何认为自己的未来在于对华出口能源的公司,都应密切关注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