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配额管理调控煤炭出口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 发布日期:2004-09-30 | 作者:XXX | 点击次数:
    国家发改委日前会同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出台

《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将于7月1日起实施

《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是我国就煤炭出口的配额管理出台的第一个法律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办法》被业内人士看做是国家将在近期对煤炭资源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信号。

煤炭出口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配合我国从7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要求政府部门在行事时必须有法律依据,适时出台的《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将为宏观部门在调控煤炭出口时提供相关的依据。这个规定只是对出口总量进行限制,价格仍然是根据市场变化来定的。"

尽管如此,在这个时候出台的新政策还是让人不禁联想到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媒荒"。新《办法》中明确规定,发改委将会同商务部确定全国煤炭出口配额总量及分配工作,在确定煤炭出口配额总量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如果遇到国际市场、国内资源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出口企业配额使用进度明显不均衡等其他需要调整配额的情况时,有关部门可以对已分配的配额进行调整。

国资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卢奇俊对记者说,《办法》中的上述有关规定可以看作是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煤炭出口宏观调控的信号。它的潜台词是:煤炭出口必须首先保证国内经济发展和资源状况。

宏观调控有利于遏制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还是十分丰富的,在全国各个省份基本都有煤炭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有山西、内蒙古、东北三省、新疆等地。"卢奇俊说,但是从煤炭的内部结构来看,炼钢用的焦炭缺口比较大,所以一部分焦炭还要依靠进口。另外,在普通用煤方面,由于国家关闭了一大批不合法的小煤窑,使部分地区的煤炭供应量一度有所下降,但是就我国整体的煤炭产量来说还是完全够用的。卢奇俊说,"单纯从资源量的角度看,中国煤炭资源是有中长期保证能力的,如果按年产25亿吨原煤来推算,可供应80年。"

至于在去年冬天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煤荒",卢奇俊解释说,去年对煤炭供应量反应比较敏感的主要是电力行业。对于电力行业而言,"缺煤可能与订货量不足有关",专家分析说,由于去年夏天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干旱,在生产生活用电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火电站承担了许多以往由水电站来承担的发电任务,这使得火电站的煤炭消耗量超出了原先的计划,年底才形成了煤炭紧缺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对煤炭资源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卢奇俊说,除了新出台的有关出口配额的规定外,国家对于电煤的使用还有十分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煤炭对电力工业的供应。"这种调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煤炭的价格,让煤炭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可以想象,如果不加以调控,不当的竞争和过度的开发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煤炭行业将获发展机遇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经天亮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煤炭行业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于煤炭的需求还会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尽管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迅速增加,但综合国内外的各种预测,到2020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第一位,达60%左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煤炭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占67%,而世界平均水平是25%。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煤炭产量接近16亿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由于电力、冶金等重点用煤行业的旺盛需求,仍然出现了局部性供需偏紧。今年,发电、冶金用煤仍将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国煤炭消费需求将达到16亿吨以上。从国际市场看,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可能加快,国际煤炭需求增加,煤价呈现上涨趋势。

有预测表明,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需求将达16.5亿吨、18.2亿吨和21亿吨左右。根据现有生产矿井能力和在建规模,剔除衰老报废矿井因素的影响,届时煤炭供应缺口将分别为1.2亿吨、2.5亿吨和7亿吨左右。由此看来,从现在起到2020年需要安排煤矿建设规模8.8亿吨,平均每年需增建设规模约4900万吨。

但专家同时还指出,从去年一些煤炭企业的生产情况来看,基本所有的煤炭企业都在满负荷运转,一些企业在拼设备、拼资金、拼人力的情况下超能力生产,这不仅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还由于过度开采,使很多矿井的可采年限受到影响。"这些因素必须引起广泛重视,因为这不仅会对煤炭行业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