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 - 产品与技术

铁矿石谈判带给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启示

文章来源:中投顾问 | 发布日期:2009-07-16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截止2009年6月30日,长达数月的中外铁矿石谈判暂交白卷。之后不久便传出了力拓的“间谍门”事件。到目前为止,该事件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已经上升到政府出面去解决的地步。且不论这次的事件如何去解决。回顾近几年的铁矿石谈判,中方屡屡处于下风,被迫接受对方的高价,对方的非技术手段或许只是次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铁矿石供应的高垄断性,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巨头”的供应量占全球总供应量的78%,并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数现有的稳产富铁矿。作为最大用户的中国年年挨宰,自2004年至2007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累计涨幅高达165%。

中投顾问能源首席研究员姜谦指出,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确实可以为己方带来主导权和话语权。但同时也应看到,拥有资源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占有全球铁矿石总供应量78%的份额,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巨头”也不可能屡在铁矿石谈判中占尽优势。这一点也许就是铁矿石谈判带给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启示。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基地,而随着近期政府一系列光伏新政的颁布,国内光伏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良机。但长期以来,多晶硅产业的“弱势”始终困扰着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原因就是无法突破国际大厂的技术壁垒而导致成本高企。但是国内多晶硅产业并非没有优势,这种优势就在于多晶硅上游原料冶金硅80%的主要产地来自于我国。

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金属硅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主要的金属硅产地,2007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95-100万吨,而2006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75-80万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硅生产和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出口工业硅32.24万吨,2002年为38.74万吨,2003年达到47.90万吨,2004年突破50万吨,达到54.51万吨,2005年与2004年基本持平,为53.61万吨。但2006年达到61.4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14.6%;2007年上半年又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16.3%,2007年全年出口工业硅达到69.8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13.8%。2008年1-3月份中国金属硅生产量在200000-250000吨左右,国内消费量在35000-85000吨左右,其余全部出口。

姜谦指出,我国多晶硅产业同样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但不但没有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反而完全受制于国际大厂。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类似于铁矿石“三巨头”那样的规模化优势,而是一些中小企业各自为战,且存在恶性竞争。

在全球资源争夺日益的今天,中国的不少大型国企已经将目标瞄准了国外。但是,在走出国门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国内的重要资源进行整合呢?这显然比花高价去购买它国的资源显得更为现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