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生物质发电

垃圾发电悬在居民头顶,谁管?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 发布日期:2010-01-06 | 作者:付雁南 | 点击次数:

如果单看文字资料,石家庄市其力垃圾发电厂算得上是个“明星工程”。它曾在2003年被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列为我国“北方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工程”,又在2009年被石家庄市列入“十大亮点工程”。按照计划,一旦投入运营,它将“承担起全市1/3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但在东良厢村老村长杨满屯的眼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其力只是自己家门口的一片“烂尾”厂房。每次到地里干活,他都会站在地头,看看几十米外的厂区,一栋没有安装门窗的灰色六层小楼和一座巨大的白色烟囱,上面红色的大字“其力垃圾发电厂”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斑驳。

    做保险生意的康树铭用十几年攒下来的钱,在紧邻垃圾发电厂西侧的“碧水蓝湾”小区买了一套两居室。房子厕所的窗户与大烟囱的距离只有50米,而小区与垃圾发电厂则仅仅隔了一道矮墙。他知道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危害,但他不担心自己的健康,因为售楼人员告诉他,“厂子已经废弃了”。

    谁也没想到,这厂子会突然“死而复生”。从2009年4月到现在,康树铭和杨满屯眼睁睁地看着发电厂建好了厂房、办公楼,运来了大量设备,却从未接到任何关于垃圾何时开烧的明确告知。

    对周围的居民而言,这个曾经的“明星工程”,现在无异于自己家门口一座冒烟的火山。

    蹊跷的复活

    杨满屯第一次知道其力“复活”,是通过报纸上的一条新闻。2009年4月9日,《石家庄日报》上的一条消息称,其力发电厂“将于2009年8月点火试车”。在此之前,虽然他每天去地里都能看到工厂,但厂区里陆续出现的三三两两的工人,根本没引起他的注意。

    他所在的东良厢村,村民们对垃圾的危害并不陌生。从1984年起,如今其力所在地就成了石家庄市的垃圾填埋场,高近20米的垃圾山让周围一度“臭得不得了”。到了2002年,垃圾被清运,3年后其力垃圾发电厂动工建设。东良厢的村民们本以为能松一口气,结果邻村一位“在外面工作”的老人告诉他们,新建的工厂要焚烧垃圾,产生的二恶英,对身体危害更大。

    因此,等到后来工厂突然停工,村民们看着空荡荡的厂区都挺高兴,觉得“不盖了挺好”。

    46岁的陈立德在碧水蓝湾小区的QQ群上看到了垃圾发电厂“复活”的消息。他花40多万元在小区买了套140平方米的三居,2008年年底领着刚结婚的儿子、儿媳住了进来。他早就从新闻上看到过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带来的危害,因此,虽然有开发商的保证,但几个月里他一直“过得提心吊胆”。没想到,现在厂子真的复工了。

    居民们的第一反应是“请愿”。陈立德和周围其他小区的几个住户一起,发传单、印环保袋,收集了9000多个居民的签名后,把一份200多页的“请愿书”送到了河北省环保厅、发改委等8个部门。

    但在政府的回复之前,他们先等到的是工厂方面的“大动作”。5月的一天,垃圾发电厂门口传来一阵鞭炮声。有眼尖的村民发现,一台巨大的设备被运进了厂区,工厂正在放鞭炮庆祝交接成功。

    当时在地里干活的杨满屯马上给村支书打电话:“那边在搞庆典,放鞭炮,不会是要开工了吧?”两人一合计,“得找他们协商一下”,杨满屯急急忙忙跑去厂门口,脚上还穿着沾满泥巴的胶底帆布鞋。

    但垃圾场并没有给他们“协商”的机会,杨满屯和几个村民刚走进大门,就被门卫轰了出来。很快,周围村庄几百个愤怒的村民赶过来,在工厂大门口堵了整整两天。

    这次“堵门”事件后,赶来与居民代表谈话的石家庄市环保局副局长并没有对大家“必须公示”的要求作出正面回应。政府的回复,一直显得低调。

    事实上,当初工厂的停工也同样安静。杨满屯甚至已经想不起来,自己站在地头突然发现厂子空了,具体是什么时候。

    在河北省环保厅于2009年7月给几位上访者的《答复》中能看到,石家庄市规划局于2006年5月通知其力垃圾发电厂暂停建设,因为当时工厂所在地成了京广铁路规划中的铁路编组站预留用地。到2008年10月,铁路编组站规划移位,厂址不受影响,因此才得以复工。

    这份两页纸的答复,也是居民们获得的唯一一份关于垃圾发电厂的官方回应。

    两页纸来之不易。6位来自发电厂周边小区和村庄的居民,不断向各个部门递交材料。

    陈立德是6个人之一。这个生意人很少使用激烈的语气。即使是上访,他也坚持“不能乱了大章法”:“老百姓和企业总是不搭边的,还是要请政府帮忙解决。” [NextPage]

    8月过去了,垃圾发电厂没有按期“点火试车”。陈立德和杨满屯并不确定,这是不是居民们请愿和上访的结果。他们查了过去几年的资料,发现从2004年9月垃圾发电厂奠基、2005年5月正式动工起,关于竣工时间的安排一直在不断拖延。

    最初,新华社的报道中预计“2005年10月竣工发电”;2006年1月,发电厂副经理郝伟向媒体表示,“今年5月点火发电”;到了8月,总工程师靳泉水将日期改为2007年下半年;2009年4月《石家庄日报》那篇引发居民关注的报道则声称,其力将于8月试车,“向国庆献礼”。

    几个月后,2009年11月,《石家庄日报》再次刊登一篇报道透露,其力垃圾发电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计划年底前试运行”。

    而这一次的“计划”依然落空了。2010年1月5日,陈立德向中国青年报证实,这座似乎“命途多舛”的垃圾发电厂仍然没有正式点火投产。

    事情在起变化

    关于其力垃圾发电厂停工的原因,除了河北省环保厅所称是由于铁路规划,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多位采访对象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他们所知的“真实原因”,是工厂的资金出了问题,“原定港商投资的钱始终没有到位”。而现在重新开工,则是因为在2008年下半年,其力又拿到了银行的贷款。

    工商登记资料似乎能为这种猜测提供部分证明:2005年,其力垃圾发电厂的确曾与香港“大新国际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但直到公司注册,港方所承诺提供的4820.4万元的资金也没有到账。到了2009年,公司更名为“基力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时,注册资料中已经没有了香港资金的记录。

    除了工厂门口的牌匾和标语,这次更名并没有体现在更多的地方。居民和媒体对垃圾发电厂的称呼依然是“其力”,甚至那座高高的烟囱上所粉刷的工厂名称也没有改变。

    其力的总工程师靳泉水在接受采访时坚称,工厂的资金“从来都没有问题”,停工完全是因为等待铁路规划。

    无论如何,在停工两年多后,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已将这个原本的“明星工程”置入越来越尴尬的境地。

    有些变化缘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在2008年开始实施的“三年大变样”工程中,石家庄市投入100亿元建设了长达310公里的环城水系。而其力在2001年的环境评估报告中原定用来排放污水的泄洪渠,在这一计划中被修葺一新,无法再承纳污水。

    另一些变化则充满了争议。在工厂院墙西侧,石家庄市下属鹿泉市规划局批准建设了一个共有1000余套商品房的“碧水蓝湾”小区,全部竣工后,据估计目前已有400多户居民入住。

    这座位于石家庄市区和鹿泉市交界处的小区引发了两地规划部门的相互指责:石家庄市规划局于2009年8月在市政府的议政信箱中回复说,小区是鹿泉市建设局违反对市区周边的统一规定,“越权审批”的结果。而鹿泉市建设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称,小区所在地“属于鹿泉辖区”。

    作为普通居民,陈立德坚持,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因为买房子的时候,小区“五证俱全”。“我们还能做什么?”他反问道,“总不能上半辈子玩命打工挣钱,下半辈子只能去治病吧?”

    他和周围其他居民一起,要求对垃圾发电厂重新做环境评估:“2001年做的评估,现在怎么还能适用呢?”

    事实上,即使依据2001年对其力垃圾发电厂所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发电厂如今的建设也不符合要求。根据河北省环保厅的《答复》,工厂在建设中,“擅自改变了部分建设内容,有的发生重大变动”。

    这些“变动”的具体情况,在环保厅的另一篇批示中进行了说明。陈立德、杨满屯和其他几位上访者都表示,在石家庄市环保局的信访办看到过这份批示,但“只准看,不准拍照、复印”。

    接受采访的3名上访者对批示内容的复述完全一致:垃圾发电厂原定3台150吨的锅炉被改成250吨的锅炉;烟囱由双联式结构变成了单联式结构,并且高度增加了20米;工厂没有建炉前分拣设备;处理渗滤液和污水排放的管道也同样没有。

    石家庄市环保局以“领导在省里开会”为由,没有对记者的核实要求作出回答。不过,在一位环保局信访办工作人员的口中,环保局所查出的这4个问题意味着,“这厂子就该拆了重建”。他甚至以“朋友的立场”向陈立德表示:“你们放心吧,厂子盖不起来。”

    “可是我们明明看到他们一直在施工啊?”陈立德依旧疑虑重重。

    这位工作人员一摊手:“人家愿意往里砸钱,我们哪管得着啊?”

    谁是受害者?

    陈立德当然愿意相信垃圾发电厂不会投产,他和周围的居民们甚至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来佐证自己的推断。

    杨满屯仔细观察厂子的周边,发现“没有电线引出来”。这位老村长带着专家般的语气表示:“这就说明发电厂还没有连入市政电网,肯定开不了工。”

    而陈立德也快成了“垃圾专家”。他和几个同伴专门跑到本市的窦妪垃圾发电厂考察,发现那里的设备密密麻麻,相比之下,其力现有的几台设备,“实在没有要投产的样子”。

    但工厂里始终传来叮叮当当的施工声音,让他们很难安下心来。因为一旦工厂点火投产,他们这些周边的居民,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这些居民用“谷歌地图”测量了垃圾发电厂的周边,发现一公里范围内,共有7个村庄、5个居民小区。 [NextPage]

    即使按照环保部在“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中备受争议的规定——“焚烧炉和居民区的直线距离不得低于300米”,在其力垃圾发电厂的危险范围内,也有东良厢村和南杜新村两个村庄及碧水蓝湾小区,涉及人口约为4000人。

    杨满屯还担心自己离工厂只有几十米距离的菜地。“不知道以后种的菜还能不能吃了。”杨满屯说,“上面也会有二恶英啊。”

    这位温和的农民坚持,“这个项目肯定没问题,国家批的嘛”。他不满意的只是“项目的选址”。陈立德和其他几位居民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我们只希望这厂子能搬走,离居民区远一点。”

    这些居民并没有考虑过,如果工厂搬迁或者停工,谁将为造成的损失“埋单”。他们知道的是,这座垃圾发电厂并非国有资产,而是个人承包的项目。

    事实上,从项目申请之初,这个省重点环保项目就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力在购买厂区所占112.6亩的土地时,不仅被免去了403.782万元的土地转让金,价格也有很大的优惠。公司2003年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10月以605万元购得的土地,11月的评估价值就达到了3294.62万元,增值近2700万元。

    而在后来的建设过程中,工厂又获得了国债资金的支持。根据公司2007年年检报告书中所附资产负债表,截至2007年,国债投入累计达到5000万元。

    相比之下,在工商登记资料中,其力的3名股东在2009年之前投入的资金只有50万元,即使在2009年更名为“基力”,并且重新转让、分配股权之后,3名股东投入的资金也只有120万元。

    根据石家庄市环保局2009年5月给市政府的报告,垃圾发电厂所需总投资为1.2亿元。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这个大型项目被搬迁,甚至取消,其中最大的利益受损者,绝不会是前前后后只投入了120万元的这3名股东。

    2009年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其力垃圾发电厂现场观察,几名工人正在一座三层楼高的暗红色设备上敲敲打打,工厂没有投产的迹象。

    陈立德和杨满屯依然在坚持,每周的上访接待日去省环保厅递交材料,虽然除了7月31号的《答复》,之后的5个月里,他们再没有收到任何正式回复。

    康树铭则寄希望于开发商,希望他们能“帮忙去谈谈”,虽然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垃圾开烧,他将在每月还1700元月供的同时,再花钱另租套房子,领着妻子和6岁的女儿搬出去住。

    政府的表态还能够给他们一点希望:市环保局宣教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市政府、环保局和规划局已经就其力垃圾发电厂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调查、讨论,但“还没有形成最终处理方案”。

    不过,在工厂方面的表述中,这座数千居民家门口的“火山”似乎马上就要喷发了。总工程师靳泉水充满信心地向记者表示,其力的厂房已修建完毕,将“择日开工投产”。

    这一雄心壮志在厂门口的标语上得到了体现。在工厂北门两侧,粉刷着“基力垃圾发电厂是国债资金支持项目”的大字,而正对大门的液晶屏上,循环滚动着这样一段话:“省领导的关心是我们的动力,百姓的关心和期望是我们的责任。加快建设步伐,争取早日投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