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发电“投资盛宴”难为“无米之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发布日期:2009-12-15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 李阳丹

借助不到4000万元的收购和18亿元的增发募资,凯迪电力转型成为生物质发电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并配套了电价、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生物质发电项目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还有望通过CDM获得补贴。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生物质发电的前景已经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眼球,被认为是继风能、太阳能之后又一场“投资盛宴”。

然而,燃料保障已经成为眼下几乎所有生物质发电项目都绕不开的一个瓶颈。随着国内投建的生物质电厂越来越多,又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部分电厂因燃料成本上升陷入亏损;有的电厂则由于燃料不足,无法保持正常运转。业内甚至调侃生物质发电将成为“一场无米之炊的盛宴”。

“登陆”资本市场

12月8日,凯迪电力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非公开发行募资18亿元,投资7个生物质能电厂建设项目的预案。不到一个月前,公司刚以3801.82万元的价格从控股股东凯迪控股手中收购了9家生物质电厂,其中包括上述募集资金将投向的7个电厂。

公司增发预案显示,除了此次收购的项目外,凯迪控股旗下已经设立的从事生物质直燃式发电的项目公司还有102个。凯迪控股承诺,不再进行新的生物质直燃式电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并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将剩余项目转让给凯迪电力。

无独有偶,此前对生物质发电并不热衷的大电力集团也开始由旗下上市公司筹划生物质电厂的建设。据媒体报道,12月3日,大唐发电全资子公司下花园发电厂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拟建设2×110MW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总投资额约6亿元。

尽管凯迪电力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收购在A股上市公司还是“头一遭”,但近年在《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推动下,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迅速发展。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包括生物质发电在内的生物能源被列属五大生物产业之一。

国家在上网电价、税收等方面对生物质发电明确支持。国家发改委2006年明确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在各省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基础上补贴电价0.25元/千瓦时,根据发改委和电监会相关文件,生物质发电补贴实际达到0.35元/度。此外,生物质发电可享受收入减计10%的所得税优惠;秸秆生物质发电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截至目前,我国通过审批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70多个,在建的有30多个,投产电厂超过30座,发电总装机已超过300万千瓦。除了国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两家国内最早介入秸秆发电项目的企业外,五大发电集团、粤电集团、皖能电力等的诸多具备行业基础和资金、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民营、外资等纷纷投资参与建设生物质发电的运营。

燃料瓶颈凸显

就在大量资本涌入生物质发电领域,抢着分食这一“投资盛宴”时,越来越多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始面临燃料紧缺和价格上涨的尴尬。

据了解,江苏一家作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的生物质发电厂自去年7月份投入运行后,即陷入发电越多、亏损越大的恶性循环。项目在去年运行了半年,亏损1500万元。据该厂燃料部人士介绍,亏损主要是收购燃料价格偏高造成。据了解,该厂秸秆平均收购价格每吨达到305-315元,电厂发电成本达到0.90元/度。

从理论上讲,我国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生物质发电。据介绍,我国仅农作物秸秆的年技术可开发量就有6亿吨,其中除部分用于农村炊事取暖等生活用能、满足养殖业、秸秆还田和造纸需要之外,我国每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约有1亿吨,折合标准煤5000万吨。 [NextPage]

但与发达国家农场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我国农业生产以农户为主,户均耕地占有面积很小,生物质资源分散、容重小、储运不方便,收集和运输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对电厂而言,燃料成本难以控制。

国家发改委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可研报告中预测的秸秆到厂价约为每吨150元,但实际情况是,农民卖给秸秆收购站的价格就已达到150元左右,收购站再加上必要的加工费等,到厂价就达到250元以上。加之农作物秸秆收获季节性强,大量储存占地较多,并需要建设防火安全设施,在加工、堆放、装卸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发生重量和发热量的损耗,最终的秸秆入炉价格都在300元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

据可再生能源学会人士介绍,早期建设的项目在政策扶持和CDM机制补贴下,尚能有效益,但随着国内投建的生物质电厂越来越多,又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电厂之间为“争夺”燃料而抬价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生物电厂甚至因为燃料不足,60%-70%的时间不能正常运转,个别电厂甚至一年中只有3个月能够正常运转。据业内专家测算,多数电站的运营收支勉强持平,如果加上CDM项目补贴、临时电价补贴等收入,目前仅有1/3的企业尚有微利。

国家发改委调研后指出,目前一些地方生物质发电厂的密集程度越来越大,已出现了无序建设的苗头,一些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收集半径在100公里以上,有的已达到200公里。收集半径扩大必然又导致电厂燃料成本增加。

在江苏省苏北地区,200公里半径范围内聚集了10家生物质电厂,仅宿迁就兴建了3个生物质电厂,当地还有几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或已核准立项。而据业内专家介绍,通常情况下,支撑一座电厂的燃料产区半径约为50公里,即在方圆50公里范围内的生物质燃料只能支撑一家电厂运转。据报道,去年6至8月,由于苏北各家电厂“竞价”买燃料,稻壳、秸秆、树皮等燃料价格纷纷上涨,导致当地生物质电厂普遍亏损。

事实上,目前秸秆收购价让生物质发电厂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收购价格过低,农民主动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而没有燃料就如“无米下锅”;一旦提高收购价,在国家补贴力度有限的情况下,电厂又无法承受,仍然要陷入亏损。

“一体化”探索

为了突破燃料瓶颈的制约,一些公司开始尝试以能源林基地为中心的“一体化”发展。凯迪控股提出由能源林基地、生物质热电厂、生物质燃油燃气厂、有机肥料厂和有机农林基地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体。该公司打算在生物质电厂、能源林基地的基础上建立生物质汽油柴油厂、有机肥料厂。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模式中,通过林地流转获得能源林基地是核心。2007年6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在宜林荒山、荒地、沙地开展能源林建设,为农林生物质发电提供燃料。据凯迪控股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其林业流转合计超过5000万亩,每个电厂配套7万亩的林场。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凯迪控股的这种“一体化”模式能否打破目前生物质发电产业面临的燃料瓶颈还需要时间检验。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公司需要在营运方面积累经验,如果扩张过快,容易出现人才和管理跟不上的情况。事实上,企业在林地流转中还面临很多障碍,包括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农民谈判协商,以及庞大的资金支持。

根据公开资料,按照凯迪控股与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处签订的林业用地流转合同,公司视林地类型每年每亩给予20元、12元、10元的转让费并且每5年增加20%。即使按照最低的每年10元/亩标准计算,公司每年为林业流转付出的成本至少在5亿元。

对于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业内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需要优化项目布局,防止各地盲目上马生物质电厂,造成燃料紧张和成本失控。国家发改委也提出,各级地方发改委应负责组织开展生物质资源评价和生物质发电规划工作,明确项目开发顺序,为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秸秆发电车间内,工人在调运秸秆。 新华社图片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