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今日聚焦

生物能源“金矿”在何方

文章来源:文汇报 | 发布日期:2008-08-05 | 作者:任荃  实习生周慧 | 点击次数:

粮价飞涨,令燃料乙醇的名字家喻户晓。尽管有关部门早已明确了生物燃料原料来源的“非粮”原则,但不少看好生物能源开发的企业却面临选择余地有限的尴尬。除了玉米、甘蔗、木薯、秸秆等几种为数不多的“大众化”能源植物,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植物矿藏”有待发现?

日前,记者就这一问题请教京沪两地的植物专家时,不少人难掩心中的无奈:我国有关能源植物的研究刚起步,不少问题还没弄清,甚至没有一个权威的能源植物资源库。

由于工作关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宋松泉经常接到企业的咨询电话。面对电话那头的询问,他的回答时常是“抱歉”。产业界迫切的需求与技术成熟性间的矛盾如何解?宋松泉认为,当务之急,是开展能源植物的调查与筛选,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然而,国内有关部门及专家掌握的植物资源现状主要还停留在上世纪中期前后的数据资料,有些甚至来自于19世纪初外国植物学家的标本记录。至于能源植物这种战略物资的资源及其分布状况,我国至今未进行过全面普查。在2006年第一期的《中国科学院院刊》中,记者找到了一些与此有关的只言片语:据估计,我国约有4.3万种植物,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约15000种,具有能源开发价值的约4000种。

受能源紧缺等“利好”因素刺激,短短几年内,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项目在我国集中上马。由于企业蜂拥而上,原料单一,导致上游原料价格普涨。于是,原本被看好的新兴产业面临利润大幅缩水,甚至亏损的尴尬,一些刚刚建成的生产线却张“口”无“粮”。日前,有媒体报道,山东20多家大大小小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如今一半关门倒闭,一半停产,可谓集体“沦陷”。

其实,日常采访中,记者也曾听到一些专家在不同场合推荐鲜为人知的能源植物“黑马”。比如菊芋。与玉米、甘蔗等传统能源作物相比,菊芋耐寒、耐旱、耐盐碱,优势比较明显:不仅含糖量比甘蔗高30%,且地上部分生物量巨大,贫瘠土地上亩产可达上万斤。以它为原料开发生物能源,既不与人争粮,又不与粮争地。可惜的是,类似的信息太少,能被企业及时获取的更是不多。

“家底”不清的另一个后果,是企业的盲目投资,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以生物燃料原料小桐子为例,一亩小桐子产出种子200斤,总共能提炼60至70斤生物柴油。以每斤油3元计算,一亩小桐子最多产出200多元。除去必要的成本,几乎无利可图。

小桐子的案例凸显能源植物研究的肤浅与空白。“什么植物适宜作为能源植物?有什么优势,问题在哪儿?南方的植物拿到北方去,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这都需要细致的调查研究。”宋松泉觉得,只有“家底”变为一本“明白账”,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才能更加稳健。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