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集成应用

重新认识秸秆资源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 发布日期:2004-11-26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成熟的晚稻在农民的劳作之下颗粒归仓。然而,近日记者在一些地区发现,收割留下的秸秆却往往被农民当成废弃物在田里“照天烧”,被白白地浪费。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秸秆本身蕴涵着巨大的利用价值:它是改善土质不可替代的“营养剂”,继煤、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经深度开发后还有多种经济价值……然而,秸秆这一丰富的生物性资源,长期以来却远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识——

收获季节秸秆“照天烧”
    
  连续几日干爽的天气,为今秋晚稻的收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刚刚忙碌完的稻田里,到处弥漫着稻谷和泥土的气息,收割完留下的秸秆被整整齐齐地堆放在田里,在阳光的烘晒下变得越来越干燥,不时发出“啪啪”的清脆开裂声。
    不过,在杭宁高速公路平湖到海宁路段,记者却看到了与悠然的田园风光格格不入的景象:高速公路两边肉眼可及之处的稻田里,到处火光冲天。乌黑的浓烟一股股从秸秆堆上方滚滚冒出,熊熊的大火将大片的秸秆付之一炬,并且发出呛人的气味。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夜幕逐渐降了下来,过多的浓烟混合着雾气开始包围高速公路,过往汽车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原本通畅的交通不久就拥堵起来。
    经常来往于这一路段的高速大巴司机告诉记者,这一路段秸秆“照天烧”的情况非常普遍,一般到了傍晚,沿线的稻田都会燃起几十堆的秸秆。不仅妨碍了司机的视野,还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空气质量。
    记者从省农业厅土肥站了解到,早在1999年的4月,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经发布了有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管理办法。秸秆禁烧区范围为“以机场为中心15公里为半径的区域,沿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各2公里和国道、省道公路干线两侧各1公里的地带”。但直到现在,在一些高速公路周边地区,燃烧秸秆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而据农民说,现在还不是烧秸秆最厉害的时候,在早稻收割的时节,燃烧秸秆的情况更为普遍。
    也难怪,这些年,农村里生火做饭都用上了煤炭或液化气,很少还会再有人把秸秆搬回家作燃料了。农民们说,为了赶着下一轮作物的播种,耕地总想早日清理出来,可要把秸秆搬运走非常不方便,堆起来又占地方,又花时间又花力气。所以为了图个方便,农民就干脆一把火把秸秆烧了。
    
  不可替代的土壤“营养剂”
    
  也有一些农民认为,烧秸秆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剩下的草木灰不占地,还能作为钾肥使”。
    然而,对于这种做法,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符建荣却认为,虽然燃烧后的秸秆仍可以提供一定的钾肥,但秸秆对土壤最重要的价值却已经被破坏。秸秆之所以对土壤有很高的价值,是因为秸秆中含有一定的氮、磷和钾,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更重要的是,秸秆还田还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度,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防止土壤板结,这正是目前施用大量化肥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燃烧中,秸秆中重要的氮、磷元素已经被挥发,纤维也被破坏,秸秆的改良土壤的作用就不再有那么明显了。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土壤的质量都在退化。尽管农民施用了很多的氮磷钾化肥,它们迅速而方便地替代了土壤在侵蚀或种植农作物过程中输出的许多营养成分,但是在增加化肥用量可以提高产量的几十年后,科学家却发现化肥对作物的增产效应减少。化学肥料不可能代替真正肥沃的土壤,而只有有机肥和化肥相互作用,才能为植物创造一种有益的环境。而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让秸秆还田,具体的方法有翻耕、沤肥,生产沼气后以沼气渣追肥等。
    但是目前许多农民仍然还是从劳作成本上考虑问题,喜欢怎么方便怎么来,土壤恶化是长期的,眼前的便利却是现实的。此外,不少农民不选择秸秆还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老观念在作怪。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所长金庆生告诉记者,有的农民收完了水稻,考虑到经济效益产出的问题,马上又想种上别的经济作物。他们认为如果把秸秆直接还田,边发酵边种植,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如果等秸秆腐烂后再种植作物,则往往需要等待三四个月的时间,农民们嫌麻烦就不想还田了。金所长说,这样长期使用土地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土质下降,但是在土地承包中,农民往往看重的是短期效应,土质改良的长期效应就忽略了。但是,经过多年的试验证明,秸秆的还田并不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农民的担心完全是一些老观念。
    据省农业厅土肥站副站长朱海平介绍,目前全省50%以上的秸秆都要求还田再利用。但是具体落实到农民,出于经济、成本等原因的考虑,仍然不能保证秸秆不被一烧了之。
    
  秸秆还田的“德清之路”
    
  德清县卫星村村民陈放根老汉,这两天刚收完了自家5亩水稻田,因为家里还养了几十头的猪,收割下来的秸秆就被搬回了猪圈,准备给猪过冬保暖用。陈老汉说,明年立春的时候,堆了猪粪的秸秆再还田,省下了不少化肥钱,水稻来年还能种得更好。
    不过,还有比陈老汉算得更精明的。田垄的另一边,村民许阿茹告诉记者,她今年收得3亩秸秆,留下一亩的量盖在了油菜苗上,又能保温又能当肥料。还有两亩秸秆,则以每亩1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了附近的一家养鸭场。她开心地说:“秸秆是养鸭场自己开个拖拉机来运的,不仅清理了稻田还有钱收呢。”
    德清县农业局副局长黄美平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生态县,德清几年前就开始要求农民秸秆还田,以实现对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性涵养。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秸秆还田中的技术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清县的一个农机所就在基层搞试验,设计出了一种叫“旋耕机”的机器。这种机器不仅可以耕地,还可以轻松地把整根秸秆深埋到土里,有利于秸秆的腐烂发酵。
    如今,原始的旋耕机早已被140多台新型收割机所取代。其中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除了收割稻谷之外,还可以把整根的秸秆打碎,这样更缩短了秸秆的腐烂时间。另一种半喂入式收割机,则保留了整根的秸秆,满足了德清农民另一部分更为主要的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