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风电"圈海运动"瓜分1亿千瓦风电"蛋糕"

文章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 发布日期:2010-04-15 | 作者:张超 | 点击次数:

一轮海上风电的大规模跃进,已经箭在弦上。

被一些地方和企业视为跃进的“冲锋号”的是,国家能源局正在加紧推动海上风电的特许权招标。4月中旬,国家能源局将完成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合同文本,4月底将进行正式招标。

而在此前,地方和企业大规模的“圈海运动”早已开始。

    “海上‘圈地’开始于2005年年底,各大央企早就开始积极动手了。”国家“973”计划风能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现在江苏沿海适合发展海上风电的海域基本已经抢占完了。”

    国家的规划略显迟滞。2009年年中,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要求各省上报海上风场规划意见,目前也仅有江苏省完成了规划报告。而在此之前,电力巨头们已经基本圈定了自己的海域“势力”范围。

    “我国发展海上风电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目前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的条件。”中国风能协会会长贺德馨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海上风电是风能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在缺乏风场规划、资源普查和核心技术的现实条件下,目前国内风电企业出现的大规模圈海和跃进是“盲目和不科学的”。

 1亿千瓦风电“蛋糕”

    4月初,中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此时,风电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早已摩拳擦掌。

    “此次招标将坚持‘三合一原则’。”一位接近特许权招标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投标者将是一个由电场投资方、风机制造企业和风场建设安装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价格也不再坚持“最低价”。这一规则的改动,增加了中标的难度,但对于中标者而言,将意味着更大的商机。

    国家能源局已于近日向辽宁、河北、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市的自治区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

 最后“攻关”

    业内人士普遍预期,特许权招标之后,海上风电将出现“跃进”之势。各大央企对于“海上风场”的抢夺,也随之趋于白热化。

    作为全国海上风能最丰富的县级市,江苏省大丰市首当其冲。

    3月5日,《大丰市风电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上报江苏省发改委。根据规划,大丰将辖区内的49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划分为14块风电场。

    “简直是抢购(海上风场)。”3月25日,大丰市风电产业招商局局长康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一待特许权招标后,海上风场将采取核准制,即项目单位出具可行性报告,由国家或省发改委进行核准。这导致电力巨头们开始加紧圈海的最后“攻关”。

    大丰市政府汇总的材料显示,春节后大量电力巨头将目光盯准这块“风水宝地”,其中不乏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下称华电)、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电力)、江苏国信集团、德国索拉CCE等行业巨头,而在此之前,中电投、国电龙源公司、大唐集团公司等巨头已经落户大丰。

    虽然特许权招标尚未进行,但在投资商的不懈努力下,大丰已有3块风场“获得或者即将获得发改委的‘路条’”,投资商分别是中电投、国电龙源和华电集团。其余11块风场则成为各路诸侯疯抢的对象。[NextPage]

    “有意向的(投资商)很多,很多(投资商)已经开展前期工作了。”康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同样的抢购也正在沿海其它地区重复发生。“我现在每天都要接待很多的电力企业,表达(投资)意向和许诺条件的太多了。”3月26日,江苏省东台市发改委原副主任刘洪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刘刚刚退居二线,目前专职负责该市的海上风电业务。

    和大丰一样,东台也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根据规划,东台265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被划分为9块风场,其中编号为C1、C2的风场将参加特许权招标。

 “特许权(招标)之后,国华能源将跟标H2电场,政府已经口头允诺了,另外6个项目也谈得差不多了。”刘洪表示,投资商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游说政府”了。

    这并非特例。记者在东部沿海多个适宜发展海上风电的城市实地调查时发现,在特许权招标即将“落听”时,各大央企与地方政府的接洽骤然升温。

    按照江苏省的规划,到2020年,盐城市的海上风电总规模将达到1300万千瓦。“如果现在签协议,几个1300万千瓦都不够签的。”盐城市发改委投资处副处长仲明说。

    “2010年可谓是海上风电元年,在海上风场划定之后,圈海热潮是难免的。”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能源与电力系统分析师曹寅认为,特许权招标后的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快速实质增长阶段,为了在未来的“海风”竞争中不被淘汰,各大电力集团和其他投资者,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尽可能地抢占风场。

    私下协议多于公开

    “是一项法律的通过,导致了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风电行业井喷式的爆发。”顾为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他所指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于2005年2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电网企业应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顾为东认为,上述条款直接刺激了企业上马风电的热情。

    2005年开始,风电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跑马圈风”,各大电力巨头纷纷与地方政府签订巨额海上风电的战略协议。

    有媒体披露,国华能源与东台市政府签署了一项开建400万千瓦的特大海上风电项目的协议,协议计划总投资达900亿元。

    “五大电力集团的圈海协议都不会少于1000亿元。”一位中国风能协会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现在的海上风电基本上都是央企所得,“央企最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一上马就是200万千瓦甚至更大的风电场项目。”

    “这些都只是意向性协议,最终能否获准建设还是国家发改委说了算。”国电龙源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但他同时坦承,国电龙源和地方政府也签署了大量关于海上风电的框架协议,目前该公司的海上风电基地遍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市。“协议金总额在1000~1500亿元左右。”

    而在苏北沿海等海上风电集中的区域,电力巨头们的投资额度也大得惊人。

    “(大丰市早期的)协议签了七八家,每家都是上百亿元的投资额,总的投资额度超过1000亿元。”康红说,早期的海上风电管理相比较混乱,在电力巨头巨额投资的诱惑下,县、市两级政府纷纷开门招商。

  “(具体)签了多少协议?这很难说,反正很多。”南通市发改委交通能源处处长施宏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南通市的协议还可以统计,具体县市的协议就不太好统计了。

    “不少协议是私下签署的,这部分协议比公开的协议多。”江苏省发改委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新能源司)没有严格的统计,但可以肯定,协议的标的额远远超过海上风电的规划总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目前东部沿海,近海树立的测风塔上百座,其中很多只是摆设,目的只有一个,“先画个圈占着。”

    “(央企)大家谁都不差钱,只要能拿下项目,抢占先机,价格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国华能源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经过5年多的圈海游戏,各大央企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适合发展风电的海域的瓜分。不过,截至目前,获得国家能源局审批的海上风电项目仅有上海大桥一家。

    刺激风电设备

    原本已趋于过剩的风机制造业,也因海上风电而进入新一轮投资热潮。

    2009年9月,国务院转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首次将风电设备列入需要抑制产能过剩的“黑名单”,但海上风电的发展又在沿海地区刺激出更多、更庞大的风电基地。[NextPage]

 在江苏,南京、淮安、连云港等多个城市已经宣布布局海上风机装备,而盐城、南通、无锡等地则直接喊出打造庞大的“风电设备零部件基地”或“风电设备产业园”。销售规模。

    在盐城市政府提供的一份资料中,记者发现,该市2009年已有亿元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5个,总投资300亿元。

    “南通在建的有两个风机产业园,东汽和广东明泽已经确认将落户南通。”施宏杰告诉记者,虽然海上风能资源不及盐城,但南通具备更优越的港口优势,南通已经将风电设备制造作为未来产业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将致力成为世界海上风机的实验和装备基地。”

    “不出两三年,仅江苏沿海新增风机产能就不低于1000万千瓦。”前述江苏省能源局人士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增风机产能预计约2000万千瓦,而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表明,截至2009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也仅为2580万千瓦。

 实际上,从辽东半岛到广东沿海,依托海上风电资源进行的风机装备基地群正在形成。

    “中国现在有80多家(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为76家)国家认可的风机厂商,我们的生产能力甚至超过了世界的需求总量。”顾为东说,中国风机装备业远远超过了风电产业的实际需求,风机过剩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延续。

    “风电开发是以属地划界、分片开发,地方政府对海上风电拥有很大的支配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有优质海上风场的地区大肆上马风机设备产业。”一位国家能源局官员表示,这一轮风电“跑马圈海”运动,有可能给未来的行业带来更大的产能过剩等问题。

    在给《财经国家周刊》的邮件回复中,世界风机巨头维斯塔斯方面表示,“到2010年,这些企业按现有规模建成后,产能完全释放将使风电设备产能达到年产3500万千瓦,而今后5年的平均市场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至多1000万千瓦。”

    地方政府筹码

    “上马风场让地方政府除了倒贴钱之外,没有任何收益。”大丰市风电产业招商局局长康红告诉记者,按照相关政策,国家对风电场实行“减半”收税的政策,即增值税按8.5%的税率征收,这让地方政府感觉甚为亏本,“仅对中电投大丰项目进行与渔民休渔补贴,(大丰市)政府就掏出了6000万元。”

    具备资源优势的地方政府显然并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于是“资源换项目”的政企博弈在沿海各地市频繁上演。

 “现在谈海上风场我们都回避,(只要)有了风场,根本不缺投资。”康红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政府现在也在对投资者进行选择,“现在的要求是谈风场可以,但一定要带项目。”

    沿海各城市“资源换项目”的路子如出一辙:启动一两个海上风场,吸引电力巨头进驻开展前期工作,进而展开“资源换项目”谈判,要求电力巨头带动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入驻,随后培养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风电产业集群。

    而为了抢占优势资源,电力巨头也对下游采购商施加压力:不随项目落户就采购其它商家的风电设备。

    地方政府的“霸王式招商”导致风电设备制造业沿海密集布局,虽然随政府招商起舞的风机企业有苦难言,但却极大地满足了官员们的GDP情节。

    海上风电资源最为丰富的大丰市则在经济开发区和海洋经济区规划了两个10平方公里的风电产业园。按照该市市委书记倪峰的预期,两年后,该市风机总体销售规模将达到100亿元,而大丰市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42亿元。

    顾为东表示,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地方政府大规模地圈定风机产业园。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在投资的欢宴中悄然酝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