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朱瑞兆:风资源测评对风电发展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 发布日期:2010-04-09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近日召开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电专家朱瑞兆研究员作为风电标准建设专家咨询组成员参加了讨论。会后,《中国能源报》记者就风电标准体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朱瑞兆。

    从目前风电场后评估来看,已经建成和运行的风电场与当初的可研报告中发电量不一致,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对风资源估计不足外,对低温、沙尘暴、雷暴等气象环境估计不足也是一个原因。

    风资源测评是风电标准的重要基础

    中国能源报:在您看来,目前出台的《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朱瑞兆:首先,讨论稿中第一章内容是“风电场规划设计”,我认为,如果《风电标准框架》在没有清楚地反映出我们国家海上和陆上究竟有多少风能储量的情况下,一上来就做风电场规划设计,特别是海上风能规划是不合理的。另外在风资源评估上,我们把我国的风资源分成4个等级:风资源丰富的、较丰富的、可以利用的、比较贫乏的。这一项工作在标准框架的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应该反映出来。

    其次,现在的标准体系里把风资源的测量评估放在风电场的规划设计里面了,让人感觉它只是风电场规划设计的一个基础,但事实上风资源特点还是风电场施工与安装、运行维护管理的基础,包括风机制造和风电并网,在理想状态下都应该与风资源气象环境、风电功率预报有关系。

    建议把风资源测量评估及其规划拿出来,放在前面单独作为一组标准,或者增加气象部门参与到这一部分的研究中来。

    再就是,我建议将风力发电功率预报的这部分技术标准放到风电并网管理技术这一个组中,而不是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这一个组。当然,如果是通过风力预报,了解某一天有大风,不适合风机设备维修,就不上去维修,那放在运行维护管理这一类别的话是可以的,但这不是风电功率预报的主要目的。对于风电来说,这里面比较关键的问题是风力发电本身不稳定,可能需要电的时候没有风,不需要电的时候风来了,只有通过风电功率预报提高电网调度能力,使不稳定风电变为便于调度的电能,这主要是风电并网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能源报:能不能结合行业现状,谈谈您为何强调风资源测评?

    朱瑞兆:我们开发风能应该是风资源测量先行,首先要了解地方风资源的情况。根据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下达的任务,现在国家气象局在全国建设了400个铁塔。再加上已有的2700多个气象观测站,对获取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都是做出这部分标准的依据。

    风能储量的评估也很重要。我国到底能开发多少风电,要以风资源储量为依据来制定规划。再比如说我们现在在三北地区规划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就是根据三北风资源条件比较好的评估来制定的,没有资源的话,盲目开发是不可以的。

    在风资源测量评价这一块,目前缺乏一个国家层面的标准。现在很多开发商也没有把风资源特点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来看待,这是一个误区。我们现在已经建了很多风电场,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很可能跟当初的风资源评价上的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风力发电的情况和风速、风频、空气密度等都有密切关系。即使两个地方的风速完全相同,发电的情况也不见得一样。所以应该更加重视风资源评估的重要性。 [NextPage]

    从目前风电场后评估来看,已经建成和运行的风电场与当初的可研报告中发电量不一致,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对风资源估计不足外,对低温、沙尘暴、雷暴等气象环境估计不足也是一个原因。

    标准制定应避免与前期基础工作脱节

    中国能源报:我们国家在风资源测评的标准制定方面做过相关的基础工作吗?

 朱瑞兆:国家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这几年专门组织了全国的气象部门做风能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包括风能资源测量技术、评估技术子体系、风力发电机组气象条件子体系等。以风能资源的测量和评估方面的工作为例,历时三年左右,目前已经完成的和正在编写过程中的有20多个规范。包括风能资源观测系统技术规范、区域风能资源评估方法、近海风电场选址技术规范等。

    目前,这些在风电标准体系框架报告中还没有详细地反映出来。这些工作怎么衔接?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避免与前期基础工作脱节的现象。

    中国能源报:在您看来,此次发布的《标准框架》中与风资源相关的标准,在具体制定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朱瑞兆:《标准框架》里面,风电机组设备抗台风、抗低温、防沙尘暴等方面的要求都跟气象因素密不可分。低温、台风环境、沙尘暴等谁来研究?设备厂商设计院肯定没办法研究,只能由气象部门去研究对风电机组的影响。

    此外,风电标准体系中的风电场微观选址技术规定、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技术等都与气象环境密不可分,建议这几个组中适当增加气象部门人员。

    我认为最好应该单独由一个风资源组来做这个基础工作,研究气象环境对风力发电和风机制造等方面的影响,为其他各组的工作提供一个坚实有力的支撑。

  将风资源因素纳入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

    中国能源报:您怎样看待目前我国进行风电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朱瑞兆:我们国家的风电装机容量到2009年底已经达到约2268万千瓦,已经排在世界第三位。到现在为止国内的风机设备生产厂家已经有80多家,但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技术,或买许可证,这些风电机组所用的规范基本是按照欧洲标准,非常不符合我国的情况,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所以现在亟需有一个规范。

    例如我们国家有低温、台风和沙尘暴,这些欧洲没有。我们国家没有相关的标准,造成按照比较固定的值来预计发电量,不够准确。因此亟需考虑将台风最大风速阈值,最低气温极值及持续时间,沙尘暴的频率等环境因素并将其列到风电机组设备标准里面去。风电机组设备商必须要考虑到台风、低温、沙尘暴等影响,这样制造出来的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